数据显示,目前约有200个非“双一流”学科点的核心指标达标率在4/5及以上,涉及127所高校。这其中包含了72所已是“双一流”的高校和55所非“双一流”高校,更有18所高校的20个学科点实现了100%的完全达标。
在地方高校中,表现尤为亮眼,51所非“双一流”高校共有61个学科点核心指标达标率已在4/5及以上。其中,福建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温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这四个学科更是达到了100%达标,展现出冲击第三轮“双一流”的强大潜力。昆明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则表现更为突出,每所都有至少两个学科点达标率超过80%,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此外,北京工商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化学等多所高校的学科点同样达到了4/5及以上的达标率。
福建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和地理学于2022年入选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目前正全力推进建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核心指标达标率已达到100%,成为国内少数全面达标的学科之一。这一扎实的进展表明,福建师范大学凭借其优势学科,极有希望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中脱颖而出。
华侨大学则获得地方政府明确支持,泉州市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其建设“双一流”高校。该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11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硕士点26个,以及4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建有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平台超过100个,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整体实力稳步增强。
以农林和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福建农林大学,不仅是菌草技术的发明单位,还将该技术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外交和减贫援助的重要代表。学校持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重点培育植物保护和林学两个一流学科群,2024年新增3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批农业与林业专业博士点的高校,展现出显著的学科发展动能和“双一流”建设潜力。
深圳大学于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惊人,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学科建设上,工程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经济学与商学等20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1位。
专业建设上,2022年新增18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建设持续加码。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学科17个。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24年8月,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提出要以一流眼光、一流理念、一流举措,推动浙江工业大学实现整体性跃升、高质量发展;推动浙江工业大学加快迈向“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专业建设上,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5个,其中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2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省“登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5个、“一流学科”9个。
学科建设上,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等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学校整体综合实力强劲,多次跻身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浙江工业大学专业上榜率100%,且均处于B+(前30%)及以上评级;并且在软科2025非“双一流”高校A类上榜数量排名中高居榜首。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作为“哈工大”的分支,燕山大学继承了扎实的工科基因,素有“机械四小龙”之称,被仅有一所“双一流”的河北寄予厚望。
近年来,燕大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燕山大学以傲人的成绩展现了历久弥坚的定力与担当。
学科建设上,燕山大学已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部分学科实现跨级提升。
昆明理工大学先后隶属原高等教育部、原冶金工业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点明“推动昆明理工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全力支持冶金工程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上,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共12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一流建设学科14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
“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2015年,习在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州,于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到2025年,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列为发展目标。
学科建设上,拥有省重点学科15个,省“冲一流”学科7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3个学科进入1‰(工程学已进入前0.3‰)。
专业建设上,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一流本科课程21门,2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
南方医科大学,位于广州,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在泰晤士2025世界大学排名非“双一流”高校中拔得头筹。
学科建设上,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广州市重点学科;1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入围全球前0.5‰,ESI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46。
专业建设上,有国家特色专业7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入选数量均位居全国医药院校第1。
广州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科建设上,现有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地学、农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
专业建设上,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52个,占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数7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于广州,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高层次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常年位于广东高校前列。
学科建设上,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8个省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专业建设上,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7个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可谓是双非院校中的佼佼者,它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还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
学科建设上,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学校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综合交叉学科1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进入ESI学科前1‰,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ESI学科前3‰、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进入全球前5‰。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之列。早在1978年,学校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学科建设上,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计算机科学、植物学与动物科学、一般社会科学、物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1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前1‰。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
学科建设上,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10个,“十四五”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农业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物理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4年9月27日,山东农业大学召开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解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加快提升作物学学科的整体实力,确保率先实现省属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突破。同时会上再次提到,山东省明确最优先支持学校进入2026年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范围。
学科建设上,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1个省“高峰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及培育学科,农林学科稳居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200强,8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2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2024年10月18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温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到2035年,学校综合水平位居国内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
学科建设上,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2位,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
入选浙江省“双一流196工程”的浙江工商大学,在9月发布了《浙江工商大学使命愿景红皮书(2024版)》,其中提到,202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一流高校前列;2050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
学科建设上,农业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一般社会科学、经济学与商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前2.1‰、一般社会科学进入前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