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元、跨越5万亿元、迈上6万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展现出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图景。
湖北发展活力来自哪里?在8月25日举行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湖北省副省长黎东辉表示,发展活力主要来自于6个方面。
一是来自于支点建设的战略牵引。当前,支点建设的战略目标更加明确,突出经济实力领先、科创动能强劲等“八个显著特征”,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战略路径更加清晰,制定了“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三步走”战略安排,明确了整体提升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四个主攻方向”。战略抓手更加具体,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等“七大战略”,系统构建“1+7+N”政策保障体系,引领各项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推动支点建设成势见效。今年上半年,湖北省GDP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进出口总额增长28.4%,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全国靠前、中部领跑,湖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稳固、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二是来自于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做大做强“金字塔式”科技力量矩阵。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汉江国家实验室由筹转建,8个大科学装置加速迈向世界一流,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4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64家,10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全省汇聚了82位院士、41.5万研发人员、1121万技能人才。持续推动“百花齐放式”科技成果转化。滚动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加快打造新时代科技“汉交所”,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500亿元、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今年上半年,产出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全球最高强度平顶脉冲磁场、全球最快磁悬浮技术等1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全球首台高速高精智能重型机床等3款世界级标志性工业母机产品。加快打造“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完善“71020”高校创新体系,实施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加快探索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等改革。重构“创投+产投”政府引导基金体系,设立政府主导的7000亿投资基金群,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五年增长2.8倍,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3万亿元、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万亿台阶。
三是来自于现代产业的坚实支撑。抢先布局6G、氢能等25个未来产业新赛道,成功研制“荆楚”“神农”等10款人形机器人,密集推出脑机接口实现产业化突破,全国产车规级高性能微控制单元芯片、行业首款超高速人工智能光模块等多项高端前沿产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5%以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全面深化。以“智改数转”破除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应用新场景等“五新工程”,全省5G基站达到17.6万个、每万人拥有30个、实现5G网络“村村通”,5G工厂达到55家、数量全国第4。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突破30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耦合聚变。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5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10个省级“两业”融合产业集群加快成长,化合物半导体、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9个中试平台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今年上半年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2.6%、占全省规上服务业营收比重高达72.6%。
四是来自于双向开放的互促共济。立足湖北联结东西、承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新时代“九州通衢”系统重塑。“市市通高铁”顺利实现,预计到年底全省高铁里程将达到2585公里、居全国前5,中欧班列(武汉)连续2年开行突破1000列,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加快构建,全球第4个、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条、货邮吞吐量跃升至全国第4,推动“货到汉”的“九省通衢”向“货到花湖快”的“九州通衢”加速跨越。新时代“九州通商”链接全球。统筹“鄂品出口”“鄂企出海”,大力发展新型易货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60个海外仓、建立1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沃尔玛全球电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创历史同期新高。新时代“九州通融”成势见效。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连续3年每年为各类经营主体降低成本超过1000亿元,全省市场主体连续4年每年增长超过百万户,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6.2%、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出台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措施,加快推进武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推广各项免签便利政策,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客205.74万人次、同比增长54.89%。
五是来自于区域协同的竞相发力。圈群能级加快提升。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襄阳宜昌双双突破6千亿、跻身全国城市50强。武汉都市圈光电子信息产业、“武襄十随”汽车产业、宜荆荆磷化工循环产业等一批产业集群加快成长,沿江高铁湖北段、三峡水运新通道、引江补汉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汉襄宜“金三角”引领全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快形成。县域城乡加速融合。持续推进“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湖北百强县数量增加到8个、总数全国第4,今年底千亿县有望到达4个。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教联体覆盖80%以上义务教育中小学,“四好农村路”、寄递物流、充电桩、5G网络实现“四个全覆盖”。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一体推进乡村富民产业、乡村振兴动力等六大体系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加速壮大,茶叶、现代种业等十大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万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在国家年度考核评估中实现“9连好”。
六是来自于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富民。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楚商回乡与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以科技为支撑的校友回归与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湖北全省新增就业连续4年超过9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连续3年超过40万人,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乐民。坚持“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相结合,每年扎实推进十大类民生项目,基本实现每个县一所优质高中、每个乡镇一所优质初中,城市10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圈基本形成。围绕住“好房子”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今年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9%、连续7个月正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清岸绿、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以提升高效能治理安民。统筹抓好大财政、国资国企、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地方债务风险保持在安全区间,银行业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类风险总体可控。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影响稳定事件,平安稳定态势持续巩固,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